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文化 >
罗城,没落的极品古镇
时间:2012-05-18 17:24 来源:中国古镇保护网 作者:林丹

 

    中国古镇保护网成都电 记者林丹 罗城古镇的船形街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曾引起国内外建筑专家的浓厚兴趣。今天,生活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不到在世界面前代表着四川文化的正是古老的船形街,而不是到处气象一新大兴土木的成都。

    山顶一只船

    在钢筋混凝土已经砌平了绝大多数地方差别的中国,罗城并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把我吸引住的地方。由于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筑是一大堆毫无特色可言的马赛克式四方盒建筑,至少从表面看,这座被许多人描述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的古镇和周围千篇一律的集镇已没有多少不同,倒是一路上路边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铁管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些水管或油管,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输送盐水的管道——罗城的两大经济支柱为黑煤和白盐,产自盐矿的盐水通过铁管被运往几十里外的五通桥镇,再由那里的盐水处理厂制作成固态井盐销往外地。

    马赛克式的平庸楼房像既花哨又媚俗的掩体遮挡住了罗城的老街,记载中到处铺着青石板的街道早已成了水泥路。在新街与老街交汇处,充斥着各种杂货铺子、苍蝇馆子和冰淇淋贩子。有的人扑在栗色木桌上大口地吃着猪头肉,有的人躺在高脚凳上悠闲地晒着太阳,摊铺边上,有人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在讨价还价。恰是正午时分,我呼吸着略微带点霉味的乡土空气四处转悠,然后顺着一溜覆盖着黑瓦的风火墙来到了凉厅街。

    凉厅街是罗城旧时代的中心,它建在一个圆形的山丘顶上,被当地人叫做“船形街”,长度为209米,两端较窄,中间宽敞,最宽处9.5米,看上去完全像一条搁置在山顶的大船。位于镇西的“清真西寺”是船头,梭形的街面是船底,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似船的尾篷,“灵官庙”右侧22米的过街楼是船舵。从天上看,它又像一把织布的梭子,因此,它有“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的称号。这条遍体浮动着迟暮之美的老街据说是中国惟一一条船形的街道,它的建筑风格属于川南民居传统的穿逗木构架形式,这种形式对地震的抵抗能力非常强。

   “船形街”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100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几百年来,罗城人在这不怕雨淋日晒的“凉厅子”下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抽叶子烟、卖狗皮膏药,享尽人间红尘的清福。“凉厅子”下原来有一些老字号店铺,如三元号、丰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长清源等,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服装店、小食店、百货店和旅馆、茶馆等,其中茶馆的数量最多,大概有几十家,家家生意兴隆。不少人三个一桌在玩着乐山地区特有的一种“字牌”,当地人叫做“二七十”,它的玩法类似麻将。旁边往往还有四五人,或坐或站,盯着桌上的牌对玩家指指点点,俗称“抱膀子”。四川的休闲在这条古老的长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杯热茶,一桌牌,一段龙门阵,往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望着满街喝茶的乡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突然想起李劼人笔下的乡土茶铺:“茶铺都不很干净。不大的黑油面红油脚的高桌子,大都有一层垢腻,桌栓上全是抱膝人踏上去的泥污。坐的是窄而轻的高脚板凳。地上千层泥高高低低,头上梁桁间,免不了既有灰尘又有蛛网。茶碗哩,一百个之中,或许有十个是完整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