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产业 >
“沙子”古韵
时间:2012-05-15 16:09 来源:中国古镇保护网 作者:为之
古街中高达七层的当铺楼。
古街中高达七层的当铺楼。
 
    一条清清的茶江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深山茶丛中向西漾去,与平乐县的榕津河在沙子镇相拥汇流。沙子镇,平乐县的“北大门”。因唐朝驿道从这里经过,茶江水道交通便利,成为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北与桂中的交通枢纽,也成了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地方。
    “沙子是个好地方,巍山底下起学堂,三弯九塘十八巷,街头街尾树牌坊。”这首打油诗把昔日的沙子古镇描绘得惟妙惟肖。镇里街型结构素有“三湾九塘十八巷”之说。因年代悠久,如今“三湾九塘”已经消失,只遗下“十八巷”供人怀古。
    一条大青石铺成的石板街,长1.8公里,宽约3米。街道中间由大小相当的长方石板横向铺设,两边则由条形石板纵向铺设,形成石碑街的“主道单元”。主道再分别向两旁扩展,形成“路肩单元”。
    街道两排400多幢古民居铺面一间挨着一间,青砖黛瓦,飞檐画栋,错落有致。一层作铺面,二层阁楼住人。一些老铺面墙壁上,还留有字迹清晰的“大药房”、“理发店”和古商号名称字样。
    古街滨临茶江,沿江街道每一个单元都有一道用于防洪、防盗的拱形闸门,闸门下有石梯通向码头。古时,茶江水运发达,当地商船由水路入桂江,再由桂江运载到梧州、广州乃至出海口。同时,又把广东的食盐、布匹和各种小商品运回沙子镇,再由陆路转运湖南等地。特殊的交通和地理位置,使当年的沙子古镇商贾云集,很是繁华。
    石板街上享有“广西第一当铺”美誉的老当铺楼高7层,是古镇繁华的见证。据介绍,该楼建于清光绪年间,由一名法国传教士出资兴建。外墙青砖,内部木质。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古镇众多建筑物中如鹤立鸡群,成为沙子古街的标志性建筑。
    古镇西南郊,有一座气势雄浑的石拱桥。古桥飞架东西,横跨茶江支流。全长30米,高7米,宽4.2米。桥体有一大两小三拱,大拱跨度达6.1米。桥面两侧护栏各由5根石柱和4块屏风石板镶嵌而成。石柱顶端雕有8只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石狮,当地人称之为狮子桥。桥栏镶嵌的屏风石板上刻有美丽的动物、花鸟、人物浮雕。中部桥栏屏风石板上对应雕刻着《薛仁贵征东》《张果老骑驴》等古典人物画。有趣的是,桥栏两侧石狮、浮雕,从雕刻风格和制作工艺看风格迥然不同。据老人们说,此桥当年是由广东会馆和湖南会馆共同建造的。两个会馆各请了一帮石匠,因而风格迥异,是湘粤古建筑和雕刻文化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