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招生概述】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何处着手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石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领导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是国内首个以中华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课程设置本着传承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针对地方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在科学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发展,加强文化遗产地的能力建设,并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实现各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由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清华大学合作开设,由清华大学负责教学及管理。
【课程特色】
1、前沿、高效的课程
顶级学者专家授课,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趋势,研究国内外文化遗产管理先进理念,探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为中国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和科学思维方法。
2、实用课程+案例教学
针对地方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际问题,借鉴MPA教学方法,重点分析典型案例,开展主题座谈及互动交流,直面保护和管理的难题,学员与权威专家、学者、资深管理人士直接对话,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创新方法。
3、卓越的师资阵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部委官员以及文化、旅游、文物、环保、城建、管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授课。
【课程设置】
教 学 模 块 | |
模 块 一 | 政策解读 |
模 块 二 |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模 块 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模 块 四 | 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讲解 |
模 块 五 | 古城镇与生态建筑 |
模 块 六 |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
模 块 七 |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
模 块 八 | 文化遗产的管理艺术 |
模 块 九 | 传统文化与城镇发展 |
模 块 十 | 案例研讨会、外出参观考察 |
【招生对象】
1、地市(县、区)委及行政领导;
2、地市(县、区)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城建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领导。
【学制学时】
学制学时:学制三个月,其中面授64学时,包括课堂授课、讲座及考察。
面授时间:2013年1月10日-1月13日(第一次面授时间)
2013年3月28日-3月31日(第二次面授时间)
【授课地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证书颁发】
学习期满并成绩合格结业,由清华大学颁发“清华大学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证书专用章”钢印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公章,证书号可登录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站查询。
证书样式如下:


【增值服务】
1、背靠清华大学强大校友资源,定期举办的各种联谊活动,实现社会资源的对接和各地学员的交流合作。
2、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员,终身享受清华大学的资源,中国古城镇保护发展委员会长期为学员提供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的相关服务。
3、优秀学员可申请中国古城镇保护发展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特邀研究员。
4、优秀学员参加中国古城镇保护发展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城镇考察交流活动。
【报名方式】
自本招生简章发布之日起报名。
1、报名:报名电话:010-52420406 010-62162798—602;
2、填表:学员详细填写《报名申请表》并传真至招生办公室;
3、审核:招生办审核学员资料,向学员并发出《入学通知书》;
4、缴费:学员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将学费汇至清华大学指定账号;
5、报到:学员应按《报到通知书》时间准时报到。学员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近期免冠彩色二寸照片六张。
【名额学费】
1、本期共招收学员40名,各市、县、区各单位仅限一名学员。
2、学费18000.00元/人,由学校统一开具正式发票。
3、交通、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学费缴付】
收款单位:清华大学(080)
账 号:0200004509089131550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西区支行
备 注:汇款用途请注明“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学费”,并将汇款凭证传真至招生办公室。传真号码:010-62113147。
【招生办公室地址】
地址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209
地址二: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8号北京科技会展中心A座20A
电 话: 010-52420406、010-62162798转602 传真:010-62113147
E-mail:gczbh123@126.com
联系人:陈老师 18600276333
张老师 15601115049
申老师 18610605330
王老师 15010741565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咨询投诉电话】400-818-0909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
查询项目请登录:http://thtm.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
2012年10月8日
清华大学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高级研修班师资介绍
王文章
研究员,一级艺术评论,高级编辑,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
刘魁立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著有《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民俗学:概今、范围、方法》。
吕章申
高级建筑师,国家博物馆馆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朱幼棣
研究员,著名社会学者,新华社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首届地球奖获得者。长期关注城市发展、文化遗存和民生问题,著有《中国世纪大灾变》、《后望书》等作品。
万本太
中国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曾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司司长,提出“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文明,文明是文化的精髓,是随着时代进步的文化”。
阎 雨
博士,管理学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市场学会房地产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中旭商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基金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房地产专家委员会主任。
谢正观
城市与环境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工作,历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
任玉岭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著有《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西部大开发》。
张世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亚太地区官员,曾任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代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在环境外交、环境科学和管理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戴 斌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全国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国家级检查员,国内数家大型旅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旅游集团的管理顾问。主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旅游立法研究》《中国旅游大辞典》、《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国家级研究任务和各级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委托课题70余项,专题演讲600余场。
杜晓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兼任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及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执行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宋立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提出“面临新时代复杂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决策的理论基础”。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设计院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建国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营销学、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白长虹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学士,南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国际管理学会(AOM)及亚洲管理学会(AAOM)会员,中央电视台《商界名家》策划顾问。
靳 敏
环境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多个国家进修,科研成果丰富。
安令裕
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副主任,长期在文化部工作,提出“在特色文化上面下功夫,失去地方特色就是倒退。在当地文化旅游人才还不多,集约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在制度和管理上下功夫。”
付宝华
城市主题文化创始人,世界第一位提出城市主题文化概念的学者,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创立了“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设计体系”,
被众多权威机构的领导和专家誉为中国最权威的城市战略专家。
路盛章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设计组组长,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第一位国际广告评委,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总导演。
陈 锐
中科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期从事城市化战略、城市运行与发展管理工作。主持(及联合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境宏观发展战略研究等专项研究60余项。
卞洪登
博士,社会活动家。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外经导报杂志社总编、 香港亚洲商务学院院长、世界华裔华人联谊会秘书长、亚洲经济联合会秘书长、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全球矿产资源网和大众网CEO。著有《中国资本运营方略》、《国策百谏》、《首都东扩》、《全球出击》、《丝绸之路考》及《卞侠客游记》等书籍。
(责任编辑:admin)